首 页 |煤炭资讯 |培训活动 |质量管理 |工艺技术 |信息化 |实验室技术 |煤炭商铺 |供求信息 |仪器设备 |会员通道
当前位置: 主页> 节能减排 >

中国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时间:2013-07-10 09:55:3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 67次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新近推出《2012年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报告》。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连续第三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报告。本年度报告建立在2012年10月—12月期间对天津、山东、上海、江西地方企业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基础上。

企业节能减排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GDP能耗下降3.6%,完成年初的预定目标。从企业层面看,我国企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广先进技术产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为节能减排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经济环境,但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还需要在未来三年中继续努力,力争在本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运用有助于节能减排的新工具、新手段。

  一、2012年企业节能减排的成就

  总的来看,经济运行的质量又有所提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比如中央企业继续领跑节能减排、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等。

  1.能源形势与节能减排概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之年。在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不振、国内需求继续放缓的背景下,与前些年相比,我国经济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的双低态势,全年经济增速为7.8%,虽较去年增速下降1.3%,但实现了国务院年初设定的7.5%预期目标。总的来看,经济运行的质量又有所提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预定的目标。《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6%,超过国家发改委为2012年设定的3.5%目标0.1个百分点。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口节能减排降耗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29%,超过工信部为2012年设定的5.0%目标2.29个百分点,1—11月,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超过全年7%目标1个百分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52%、3.05%、2.62%、2.77%,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4.9%和81%。从产业结构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1-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比1—9月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因此,2012年的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成效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2.“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

  从企业层面看,2012年,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许多企业与重点行业通过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能耗总量跟踪控制,建立和深化能源管理体系,多维度分层分解控制节能减排指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日常管理等措施,为完成2012年节能减排任务做出了积极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一项重大行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建立在“十一五”时期“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基础上。2011年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等17部委先后联合制定发布“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等,努力实现“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2.5亿吨标准煤的目标。2012年,“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进一步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

  3.中央企业继续领跑节能减排

  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力量,中央企业一直走在我国节能减排的最前线,中央企业的姿态和作为将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的未来。“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做好了带头示范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更是面临着标准更高、难度更大的节能减排目标。2012年,中央企业认真研究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排查整改,加强督查,强化问责,确保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对于新上项目和新并入企业,中央企业严格把好了节能减排关,坚决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加大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加快了完成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的脚步,建立推行清洁发展新机制和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强化了节能减排管理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切实健全了组织体系和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以“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为使命,在努力稳固安全生产、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取得国家有关政策方针的支持以及企业内部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强化安全生产、清洁生产、节能生产,“两型”企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船集团公司下发了2012年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强调要把节能减排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来抓,在工程设施减排、工艺技术减排、产品减排、管理减排方面综合部署、全面推进;同时,根据造船和造机的生产特征,增加了一些新的监控考核指标力求把能耗效率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

  4.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当前我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虽然单位GDP能耗已经由1990年的0.7稳步下降到2010年的0.26,但仍然是高收入国家的1.76倍、中等收入国家的1.21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46倍。其中,工业能耗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如何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电力、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行业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取得新的成效。

 

 二、2012年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与特点分析

  呈现四大特点: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管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中小企业成为节能减排的新亮点;更多运用新理念新工具新手段。

  “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是在更高起点上深入开展节能减排。2012年之所以能够完成年初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的努力绝对是“功不可没”。上述企业调查显示,从2012年看,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时期的企业节能减排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更呈现出新时期的不同特点。

  1.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众所周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始于2006年。“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主要由政府从外部推动,行政手段成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证,但也留下许多隐患。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十一五”末的减排目标,采取了很多不良的措施。比如拉闸限电、收取高额的排污费或是行政手段去强制企业节能减排,由此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自“十二五”以来,随着企业对节能减排问题认识的加深与市场机制作用的显现,政府开始从“十一五”时期的强势地位逐渐淡出,由此,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加强。上述企业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认可以企业为主、政策为辅开展节能减排的模式。这已经成了企业“十二五”时期开展节能减排的共识。与此同时,市场化手段在企业节能减排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所调查企业提出,企业确实从节能改造中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因而会有内生的动力。其它调查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

  2.管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

  调查显示,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自“十二五”以来,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利器。从根本上看,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推动力。但比较而言,技术进步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而管理则具有连续性和平稳性。上述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也包括未进入此次调查的许多大企业)“十二五”以来未有节能减排领域技术的重大发明,或引进过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而相比之下,近90%的企业“十二五”以来更加重视依靠管理制度、各种管理手段、工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节能减排。上述调查显示,与“十一五”时期相比,90%以上的企业均已成立了专司节能减排的组织机构(工作领导小组),配备相关人员,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开展本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组织机构按照“小分工、大合作”的原则,实行层层责任制,建立人、职、权、责相统一的工作机制,落实详细职责。从管理手段看,9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推荐使用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并对采集的最新数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中小企业成为节能减排的新亮点

 上述调查显示,“十二五”以来,广大中小企业正在成为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从2012年的情况看,许多中小企业逐步克服了规模小、资金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首先,从企业层面看,节能减排意识有所增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变,已涌现了一批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和示范企业。例如,被称之为污染大户的印染行业、发电行业,如今普遍开展了清洁生产,废气污水的排放量大都降低到了规定标准。其中,大部分火电企业都上了烟气脱硫装置,这大大减少了大气污染。许多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向开发区和标准厂房集中,这种集聚发展、集约式发展方式,提高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水平。
4.更多运用新理念、新工具、新手段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时期,国内企业能够更好地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先进的理念与模式融入到公司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用于开展节能减排,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例如,中国石油(601857,股吧)积极探索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石油所投资的石化项目通过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执行理事会的严格核查,并获准进行碳指标交易,每年可减少2000多万吨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述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回答,本企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70%以上的企业回答,在节能减排中利用了合同能源管理。被调查企业认为,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适合中国国情。企业应当制定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鼓励建立和完善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加快节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并作为建立和完善节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会员 | 积分充值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客服:010-5614777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 邮编:100022 版权所有:中煤检能源技术研究院

版权:Copyright @ 2019 ZhongMeiJia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0801号 中文域名:中国煤炭技术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