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煤炭资讯 |培训活动 |质量管理 |工艺技术 |信息化 |实验室技术 |煤炭商铺 |供求信息 |仪器设备 |会员通道
当前位置: 主页> 煤炭资讯 >

2013年中国煤炭市场行情观察

时间:2012-12-27 08:12: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 147次
12月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2013年国家发改委将稳步推进以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把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纳入发展改革系统2013年重点工作。此次会议,国

2013年国内外整体形势影响煤炭行业
  国际能源网讯:全球煤炭行业形势严峻,煤炭价格和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大部分跌幅已经超过20%,从供给层次面,传统产地和非传统产地的供应都较强劲增长,大西洋市场已经连续受到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俄罗斯的过剩煤炭冲击,从需求层面来讲,煤炭需求受全球经济背景下的疲软和投资者担忧情绪加重的影响。亚洲虽然是国际煤炭需求的重要支撑点,但是仍然不能抵御欧洲、美国需求减弱的冲击,导致近期国际煤炭下跌。此外亚太市场中,印度需求放缓,印尼煤炭的大量增长倾销到中国,打压国内煤炭国内煤价。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和不确定性较多,美国货币宽松是否继续,欧债危机是否蔓延,其他地区经济体是否会有危机等都难以确定,但从现在国际经济形势可以看到,美元货币宽松了,欧元区危机在向核心蔓延并部分国家开始实行货币宽松,亚洲和其他地区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发展。

  我国现整体经济形势基本趋稳,领导人更换做出的承诺,一个有利于经济稳定,一个改革将继续深入;但要克服国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需我国增加投资,因我国利用外资、增加出口和拉动内需等刺激经济措施都略显乏力,如我国2012年利用外资同比一直属于负增长,2013年,随着国际货币宽松政策实施,利用外资有增加的可能;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将增加;2013年出口受国际经济不景气影响不会对经济产生大的拉动作用;再有,我国内需拉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年增长幅度有限,因老百姓需要的我国技术达不到,生产不出来;我国能生产出来的,大部分老百姓都已有;但随着我国技术进步2013年内需要好于2012年。根据这些,如经济发展要较快一些,需要我国大幅度增加投资,现cpi偏低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投资,但有2008年的经验,国家投资不会太多太快,缓慢均匀投资应该是首选,民间投资也会相对谨慎;虽然国家前期增加了对铁路的投资,是因从2011年6月份开始,该行业投资同比处于负增长到2012年10月份。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2013年经济发展将与2012年第四季度相类似,全年整体形势将是前低后高;各行业产能过剩依然存在,煤炭市场大部分时间应该处于弱平衡状态,部分阶段将出现过剩加剧。以煤炭行业过剩为例,2012年10月份,我国煤炭产量3.16亿吨,其中国有重点产量为1.65亿吨,仅占煤炭总产量的52.34%;而国有重点企业如果完全释放产能可以占到总产量的60%以上,现在煤炭市场需求不佳,才低于60%,说明产能没有充分释放。

2013年起取消电煤双轨制 从此只有“市场煤”
  国际能源网讯:中国发电用煤(下称“电煤”)将在2013年1月1日得到统一,不会再出现“市场煤”和“合同煤”并存的局面。

  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有关《通知》,“为进一步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据当前发电用煤(简称“电煤”)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化情况,决定解除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明确了中国电煤的“未来”。

  业内人士认为,电煤价格“并轨”拉开了2013年中国资源性产品改革的帷幕,未来相关部门或将在时机合适时公布成品油和天然气定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事实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12月18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等。

  “并轨”终成真

  “中国特色”的电煤价格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大体经历了计划式管理,到电煤价格1993年开始逐步放开,再到供需双方进行价格协调,最终在市场中形成了“市场煤”和“合同煤”并存的价格“双轨制”。

  但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在传统的煤炭订货会上,煤企和电企由原来计划分配为主的模式改为“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这让除了重点合同煤之外,大部分供应给电企的煤炭变为了“市场煤”。同时,由于煤炭价格年年大幅上涨,加之电价不可能随煤价进行上调,电企的亏损愈发严重,而煤企也认为,合同煤的存在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因此,近年来取消电煤“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政协委员经天亮就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政府应减少对煤炭价格的干预,“放开电煤价格,实现市场煤与重点电煤的并轨”。

  今年,恰恰又迎来了改革的最佳契机和时间点。一位券商宏观策略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某种程度上看,能对电煤价格进行改革,是因为从去年第四季度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低迷”。“这让市场需求不断下滑,价格也有所下跌。”他说,“同时,相较以往,煤炭企业也更乐意改革。因为,他们业绩相对不景气,需要改革来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

  终于在上周五,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消息,“鉴于当前电煤供需逐步趋缓、电煤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稳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32条规定,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即取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发电用煤价格调控的通知》(发改电【2011】299号)中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不忘市场监管

  但“自主协商定价”,不代表国家发改委将“撒手不管”。

  “解除对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后,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煤炭价格监测工作,特别是电煤价格监测,进一步完善电煤生产经营情况监测制度,建立电煤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称,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主要产煤省(区)价格主管部门要按月监测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的电煤结算价格、产量、热值、成本等情况。

  国家发改委还称,“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电煤市场的监管,切实做好对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各类违规设立的涉煤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开展监督检查。”

  国家发改委强调,地方各级政府不得采取行政手段不正当干预企业煤炭供销等经营活动,“严禁企业之间达成价格垄断协议控制煤价;不得采取降低热值、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不得哄抬煤炭价格。对煤炭经营中的价格违法行为,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监管是必须的。这主要是确保电企和煤企的利益。”上述分析师对记者说。

  电企期望煤电联动

  今年11月底,媒体曾表示,国家发改委对2013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定调是“首次取消煤炭重点合同、首次开放铁路运力配置、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不过,纵观国家发改委的表态,并没有提及“铁路运力”和“煤电联动”。

  有分析人士担心,这可能会影响取消电煤“双轨制”的成果。因此,相关部门应加紧推出铁路和电力体制方面的改革,从根本上化解电煤之间的矛盾。

  对此,代表电力企业态度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10月30日在报告中建议,“应首先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煤价格并轨。”

  中电联建议,“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加快形成客观反映国内实际到厂煤炭价格指数,取消燃煤电厂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政策,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

  12月21日,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对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再次表示,过去煤电联动过程中,电企要消化30%的涨价因素。但电企经多年的挖潜改造,很多企业已没有压缩成本的潜力。在电煤市场化之后,应根据煤价变化进行煤电联动。

  交银国际的一份报告也认为,如果煤电联动政策不能正确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将只是“跛脚”政策。且当市场重回供应紧张格局时,电煤价格将再度受到政策干预。

  能源专家林伯强之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相较以往,电煤价格“并轨”固然是“长足进步”,但要让中国电煤完全市场化,“要的不止是放开电煤的价格管制,更要让‘计划电’接轨市场。否则,一旦未来煤炭价格回暖到一定高度,电力企业仍将大面积亏损”。

  因此,林伯强认为,既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又重启煤电联动,并让“计划电”接轨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化。

2013年煤炭市场供应相对宽松
  国际能源网讯:12月21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在太原举行首次煤炭交易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交易商参会。专家预计,2013年全国煤炭市场供应相对宽松,需求有所增加,可能呈低增长的态势,各地消化煤炭库存压力大。煤炭价格预计存在小幅波动,有一定下滑压力。

  该交易中心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是集煤炭交易、货款结算、融资服务、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会展商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煤炭商品交易市场。煤炭企业将在这里实践新的市场交易模式。

  今后,凡山西省境内各级各类煤炭生产、经营企业通过铁路运输的煤炭,必须经过交易中心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统一签订交易合同,统一结算交易货款。各企业要拿出年铁路运输煤炭总量5%的资源,按月度进行挂牌或竞价交易,其余部分将通过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邀约交易,企业自行完成交收,通过交易中心统一结算。

  目前,交易中心正逐步成为煤炭市场的价格风向标和煤炭供需晴雨表。12月23日,首个交易日成交82笔,成交量72.28万吨,成交额6.96亿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会员 | 积分充值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客服:010-5614777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 邮编:100022 版权所有:中煤检能源技术研究院

版权:Copyright @ 2019 ZhongMeiJia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0801号 中文域名:中国煤炭技术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