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煤炭资讯 |培训活动 |质量管理 |工艺技术 |信息化 |实验室技术 |煤炭商铺 |供求信息 |仪器设备 |会员通道
当前位置: 主页> 市场观察 >

现代煤化工未来将呈现四个走势

时间:2015-06-04 10:25: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 205次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没有哪个行业像煤化工这样存在这么多争议,但这并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化工必将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一极。同样,煤制油气也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金阳认为,当前煤化工的以下四个发展趋势尤其令人关注。
    
    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有效补充 
    
    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关系,简单说就是,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现代煤化工能够实现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而非全部替代。
    
    油价是现代煤化工项目成败的关键,离开这个“基准”谈煤化工的效益没有任何意义。正因如此,合理控制煤化工的规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相比的优势多是以牺牲环境容量、碳排放为代价的,一旦没有了这些“免费的午餐”,其竞争优势将不可同日而语并出现“反转”。
    
    预计到2020年,原来由石油化工路线生产的化工产品极有可能会有三分之一被煤化工替代,也就是在与石油化工的竞争中,煤化工的终极目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是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提出,“煤化工的方向是材料而不是燃料”,这是煤化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以一种化石能源煤炭人为转化为另一种“人造化石能源”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不宜大力鼓励或支持。
    
    煤制油气由一种能源转化成另一种能源,且不说能源转换效率,仅仅碳排放超标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不宜大范围推广。在碳排放超标未得到彻底解决前,若全面铺开煤化工无疑是“舍本求末”。
    
    因此对已建成投运的示范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是必要的,只能依据评估结果再确定煤制油气的未来走向。
    
    具体来说,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产品链条中,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应优先鼓励发展,但也要控制总体规模。
    
    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是煤化工的永恒主题,也是避免和化解煤化工产能过剩的最有效途径,没有下游市场的支持,煤化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煤化工、石油化工界线模糊 
    
    未来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之间的界限可能愈发模糊,两者将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化工格局,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之间的耦合、嫁接将是大势所趋。
    
    通过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的耦合,实现煤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完整产业链将是煤化工新的投资热点。
    
    煤化工未来将更“大”和“细” 
    
    未来煤化工产业走势将集中于“大”和“细”两个方面。前者指规模和产能大型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准入门槛,如年产50万吨烯烃、20亿立方天然气、100万吨煤制油;后者则是指市场和技术细分化,也就是通过延伸产品链提高常规煤化工产品(如甲醇)的附加值。
    
    此外,中国煤化工将形成两大阵营,一是优势,如神华、中煤、伊泰、河南能源等;二是优势石化企业,如中石化、延长石油等。在两大阵营的对垒中。目前,前者遥遥领先,将来应该是平分秋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会员 | 积分充值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客服:010-5614777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 邮编:100022 版权所有:中煤检能源技术研究院

版权:Copyright @ 2019 ZhongMeiJia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0801号 中文域名:中国煤炭技术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