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横琴煤炭交易中心了解到,将于15年1月1日执行的《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有了新的规定,要求装港报告也要写明灰分、硫分、发热量、汞、砷、磷、氯、氟等8个项目,检测结果出来前不能使用,CIQ卸港合格品质证书出来前不能提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则要进行退运处理。据悉,日前海关检测已发现有百分之7-10%进口煤指标氟、汞不符合《办法》要求。 横琴煤炭交易中心从福建省国检了解到,目前进口煤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氟、汞等有害元素方面。据悉,全国共检出233批次氟超标,占检测批次的10.04%,227批次汞超标,占监测批次7.11%。福建省的进口煤则监测出8批次氟不符合《办法》《200ug/g的基本要求,占总监测批次的7.55%,其中澳洲煤和印尼煤各4批。目前已检测不合格进口煤中,印尼大矿以及澳洲大矿的部分货物都出现一定程度问题。 进口煤不仅受到有害元素的合规的限制,同时海关方面,提出元素检测合格前不能使用,CIQ卸港合格的品质证书出来前不能提货,意味着货物到港将需要在电厂码头堆放10-20天时间,货物如有不合格项需要要退运等多项严格要求,此举更是将进口煤挡住。 据横琴煤炭交易中心了解到,1月份国内各大进口煤贸易商采购数量较12月份大幅增加,集中在印尼和澳洲煤,其中更有电厂直接跟印尼大矿kideco签订采购合同,尽管贸易商已要求装港前CCIC提供检验报告,但据悉,装港前CCIC检测的结果符合《办法》要求,货物到港后,CIQ检验则不合规。装港和到港检验结果的不同,也使得贸易商不能提前预测货物的达标与否,进一步加大采购风险。 |